昆山玖珑沣精密介绍:单件机械加工对工艺有哪要求?
单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零件图纸分析
尺寸精度要求:仔细研究零件图纸,明确各个尺寸的精度要求。例如,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尺寸,像轴与孔的配合,其公差范围可能控制在很小的区间内,如轴的直径公差为 ±0.02mm,这就要求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精确的量具(如千分尺)进行测量,并通过精细的加工操作(如数控车削时精确设置刀具补偿)来保证尺寸精度。
形状精度要求:零件的形状精度包括直线度、平面度、圆度等。比如机床导轨要求有较高的直线度,在加工时可能需要采用研磨、刮削等精密加工方法来保证其形状精度。对于回转体零件的圆度要求,在车削加工中要注意车床主轴的回转精度,通过调整主轴间隙等方式来满足圆度要求。
位置精度要求:位置精度涉及平行度、垂直度、同轴度等。例如,发动机缸体上各缸孔之间的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很高,在镗削加工时,需要使用高精度的镗床,并通过精确的装夹和找正来保证各缸孔的位置精度。对于有同轴度要求的阶梯轴,在车削过程中要保证各轴段在同一轴线上,这可能需要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辅助装夹。
毛坯选择与处理
毛坯类型选择:根据零件的材料、形状、尺寸和生产批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毛坯。对于形状简单、尺寸较大的单件零件,如大型机械的底座,可能选择铸造毛坯;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回转体零件,如高精度轴,可能采用锻造毛坯来改善材料性能并获得较好的形状基础。
毛坯余量确定:合理确定毛坯的加工余量。余量过大,会增加加工工时和材料消耗;余量过小,则可能无法完全去除毛坯的缺陷。例如,对于铸造毛坯,由于表面可能存在砂眼、气孔等缺陷,需要预留适当的余量用于后续的切削加工来获得合格的表面。
毛坯预处理:对毛坯进行必要的预处理。如对锻造毛坯进行正火处理,以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;对于铸造毛坯,进行时效处理,消除内应力,防止零件在加工后发生变形。
加工工艺路线规划
加工阶段划分:一般将加工过程划分为粗加工、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阶段。粗加工以去除大量毛坯余量为主要目的,可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,提高加工效率;半精加工是为精加工做准备,使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接近最终要求;精加工则用于保证零件的最终精度和表面质量。例如,对于一个大型箱体零件,粗加工可以采用铣削快速去除余量,半精加工对各表面进行进一步修整,精加工采用磨削等精密加工方法来达到设计要求。
工序顺序安排:合理安排工序顺序。一般先加工基准面,为后续工序提供精确的定位基准。例如,在加工一个复杂的支架零件时,先加工出一个平面作为后续钻孔、镗孔等工序的基准。同时,要考虑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、内应力释放等因素,避免因工序顺序不当导致零件质量下降。如对于薄壁零件,应先加工内部结构,再加工外部轮廓,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变形。
加工方法选择:根据零件的材料、形状、精度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。对于硬度较高的材料,如淬火后的合金钢,可采用磨削加工来保证精度;对于复杂的曲面形状,如航空发动机叶片,可采用数控铣削加工或电火花加工等方法。
刀具、夹具和量具选择
刀具选择:根据加工材料、加工方法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。例如,在切削铝合金材料时,由于其硬度较低,可选用高速钢刀具;而在加工硬质合金材料时,则需要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或立方氮化硼(CBN)刀具。对于精加工,要选择刃口锋利、精度高的刀具,如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用于高精度的车削或铣削。
夹具选择:夹具要保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有正确的定位和可靠的夹紧。对于回转体零件,常用三爪卡盘或四爪卡盘进行装夹;对于形状不规则的零件,可能需要设计专用夹具。如加工一个具有多个侧面的异形零件,可设计一个组合夹具,通过定位销和压板等方式将零件精确定位和夹紧。
量具选择:根据零件的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量具。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尺寸,可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;对于高精度尺寸,如模具型腔的尺寸,需要使用量具精度更高的工具,如三坐标测量仪,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。
切削参数确定
切削速度:根据加工材料、刀具材料和刀具直径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切削速度。例如,在车削碳钢材料时,使用硬质合金刀具,刀具直径为 20mm,切削速度可能在 100 - 200m/min 之间。切削速度过高可能导致刀具磨损加剧,过低则会影响加工效率。
进给量:进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。在粗加工时,可以采用较大的进给量,如铣削时进给量可达 0.3 - 0.5mm/z;而在精加工时,进给量要减小,一般在 0.05 - 0.15mm/z 之间,以获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。
切削深度:切削深度的选择要考虑零件的余量、机床功率和刀具强度等因素。在粗加工阶段,切削深度可以较大,以快速去除余量;在精加工阶段,切削深度要小,以保证精度和表面质量。例如,在车削轴类零件时,粗加工切削深度可达 3 - 5mm,精加工切削深度可能在 0.1 - 0.3mm 之间。